2022025
不尽相同
与人和者,谓之人乐。与天和者,谓之天乐。
庄子在《天道》篇中,将快乐分为两类,即人与人相处的快乐和人在天地间感受到的快乐。明代仇英依据诗人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作《浔阳送别图》,再现了“人乐”和“天乐”的不同状态——欢聚后的白居易送别友人,因闻得琴音而写《琵琶行》,感世间冷暖;不远处的男子匐于石上,旁若无人,自顾自地享受着自然之景,悠闲自在。
《浔阳送别图》局部 明代 仇英
显然,每个人对快乐的认定,不尽相同,即使同是与人交或与天地交,个体之间的所感、所思及所好,也定是有所差别。
就像明代唐寅学南宋李唐笔法画出的《秋山高士图》,典型的幽居会友胜地,此处泉水潺潺、险峰高峙,其间,多位避世隐者山居清凉,他们或窗前观瀑赏竹、或茅亭对弈品茗,交谈之时,彼此安然于相异的景致中,体验不同的趣味。
《秋山高士图》局部 明代 唐寅
远处的两位渔夫,也有自己的欢乐。
他们一人掌舵,一人捕鱼,配合娴熟。这种古老的捕鱼方式,名为扳罾( bān zēng ),罾是形声字,上部的“罒( wǎng )”指罗网,“曾”字意为可重复利用的,所以罾便是可重复利用的网。《楚辞》写“扳罾何为兮,木上做渔网”,由此可知,早在战国时期,以罾获鱼的方法,已经流行。
《秋山高士图》局部 明代 唐寅
人与人交往得到的快乐,因事因人因境而不同。于天地间独处之时,获取一份闲适欢乐的方法,更是难以一致。唐寅就曾在一首题画诗中写道:红树中间飞白云,黄茅槛底界斜曛。此中大有逍遥处,难说于君画与君。
“天乐”,难以言说。于是,100 多年后的“清初画圣”王翚( huī ),以唐寅的诗意为本,将这样的意趣画了出来,名为《唐寅诗意图》。
唐寅诗意图 清代 王翚
王翚出生于绘画世家,20 余岁便拜于王鉴、王时敏门下,临摹宋元名迹,沿波溯源,画技大进。他没有前朝遗民的政治身份和精神负担,因而一路向上,算是顺遂。